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肛门疼痛、便血、肛门瘙痒、肿物脱出以及排便异常等,可能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相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肛门疼痛
肛肠疾病如痔疮嵌顿、肛裂或肛周脓肿发作时,肛门周围组织受到炎症、感染或机械性损伤刺激,可能引起持续性或排便时加重的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坐卧姿势。
2、便血
痔疮、肛裂或直肠息肉等疾病可能导致排便时粪便摩擦病灶,出现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长期出血可能引发贫血。
3、肛门瘙痒
肛周湿疹、痔疮分泌物刺激或寄生虫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肛门皮肤潮湿、糜烂,引发持续性瘙痒感,搔抓后可能加重皮肤损伤。
4、肿物脱出
内痔或直肠息肉等疾病在排便时可能因腹压增加导致肿物从肛门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可能出现嵌顿、水肿甚至坏死。
5、排便异常
肛肠疾病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排便不尽感或腹泻。痔疮、肛裂患者可能因疼痛恐惧排便,进一步加重便秘。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通过肛门指诊、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