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缓解方法包括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病因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具体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一般处理
眩晕发作时建议立即坐下或平躺,避免跌倒受伤,同时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日常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尽量减少头部快速转动,有助于减轻症状。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循环,地芬尼多片抑制前庭神经兴奋性,异丙嗪片缓解恶心呕吐症状。若伴有严重呕吐导致脱水,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梅尼埃病患者可短期口服泼尼松片减轻内耳水肿。
3、前庭康复训练
慢性眩晕患者可通过视觉跟踪练习(如注视移动的手指)、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头眼协调运动(左右转头时保持注视固定点)等前庭适应性训练,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逐步增强前庭代偿功能。
4、病因治疗
耳石症患者需进行Epley手法复位,通过特定头部位置变化使耳石归位。前庭神经炎患者需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循环缺血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焦虑相关性眩晕需配合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
5、手术治疗
顽固性梅尼埃病经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听神经瘤引起的眩晕需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控制残余病灶。
眩晕患者应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发作期间需家属陪护。建议记录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若出现持续剧烈头痛、复视、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急诊排除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