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通常在7至10个月大时开始爬行,但具体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婴儿可能会在6个月左右出现腹爬动作,而手膝爬行多数出现在8个月后。爬行能力的发育与肌肉力量、协调性及环境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
1、腹爬阶段
婴儿在6~7个月时可能通过腹部贴地、四肢交替划动的方式向前移动。这一阶段称为腹爬,表现为身体匍匐前进,主要依靠手臂力量带动身体,腿部参与较少。家长可在宝宝俯卧位时用玩具引导其伸手抓取,帮助锻炼上肢支撑能力。
2、手膝爬行阶段
8~10个月是手膝爬行的高峰期,婴儿能够用双手和膝盖支撑身体,协调左右侧肢体交替运动。此时宝宝躯干稳定性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建议在家中铺设软垫,移除危险物品,鼓励宝宝自由探索,促进平衡感和空间认知的发展。
3、个体差异表现
约15%的婴儿会跳过爬行阶段直接学习站立行走,这与遗传、养育方式有关。若宝宝12个月后仍无爬行迹象,或存在肢体不对称、无法支撑身体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神经肌肉发育状况。
家长可通过俯卧游戏、爬行隧道等互动方式激发宝宝的运动兴趣。避免过早使用学步车,以免影响自然发育进程。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由医生评估大运动发育水平,必要时开展针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