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疳证通常有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欲异常、精神不振、腹胀或腹部膨大等临床表现。该病多因喂养不当或慢性疾病损伤脾胃所致,需及时干预以改善症状。
1、形体消瘦
疳证患儿由于长期脾胃功能受损,营养物质吸收不足,可出现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童的表现。严重者甚至呈现“皮包骨”样外观,肋骨、脊柱等骨骼轮廓清晰可见。
2、面色萎黄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患儿常表现为面色发黄或苍白无光泽,口唇色淡,皮肤干燥缺乏弹性。部分患儿还伴有毛发干枯、发黄易脱落等营养缺乏体征。
3、食欲异常
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亢进但体重不增,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食欲减退、挑食厌食。部分患儿会出现异食癖,如啃咬指甲、衣物或泥土等异常行为。
4、精神不振
患儿日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少动懒言,对外界事物兴趣降低。严重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夜间啼哭、睡眠质量差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5、腹胀或腹部膨大
脾胃运化失常导致食物积滞,常出现脘腹胀满、腹部膨隆如鼓,但四肢肌肉消瘦明显。部分患儿伴有大便不调,时而便秘时而腹泻,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
日常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采用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避免强迫进食。若发现孩子长期体重增长缓慢、精神状态异常或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体征,应及时到中医儿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健脾和胃治疗,同时排查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等继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