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通常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以及絮状表皮癣菌等。这些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可能导致足部皮肤出现脱屑、水疱或瘙痒等症状。
1、红色毛癣菌
这是足癣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临床病例的70%。该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感染后常引起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脱屑,并伴有明显瘙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2、须癣毛癣菌
该菌种多侵犯足底和足缘部位,易导致角化过度型足癣,表现为皮肤增厚、干燥脱屑。其产生的角蛋白酶能分解皮肤角质层,形成环形红斑。临床常用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环吡酮胺软膏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3、絮状表皮癣菌
此类真菌感染多引发水疱型足癣,常在足弓、足缘处形成簇集性小水疱,破裂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治疗时可选择酮康唑洗剂浸泡,配合外用卢立康唑乳膏等广谱抗真菌药物。
预防足癣需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更换透气性好的棉袜,避免赤足行走在公共浴室等潮湿环境。若出现持续性脱皮、糜烂或渗液,建议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后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通常需要连续治疗2-4周以确保彻底清除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