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时,通常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及病理结果选择内镜下切除、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等处理方式。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评估后制定。

1、内镜下切除

对于直径较小、无恶变倾向的息肉,可在肠镜下直接进行切除。常用方法包括活检钳钳除术、高频电凝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需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并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2、定期复查

若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且病理提示为增生性息肉等良性病变,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建议每1-3年复查肠镜,动态监测息肉变化情况。对于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需缩短复查间隔。

3、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炎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治疗。

4、手术治疗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时,需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大量息肉,可能需行全结肠切除术。

5、调整生活方式

术后需减少红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发现肠息肉后应及时完成病理检查,严格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随访。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久坐,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若出现便血、腹痛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复查肠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