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折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通常包括固定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综合选择。

1、固定制动

骨折初期需通过石膏、支具或夹板外固定,限制患肢活动以促进骨痂形成。稳定性骨折可选择保守固定4-8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固定期间需注意观察末梢血运,防止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配合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促进骨代谢。开放性骨折需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用药期间需注意过敏反应监测。

3、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可采用超声波、低频脉冲电疗等物理疗法,每日20-30分钟,通过机械振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修复。治疗2-4周后可结合局部热敷,但急性肿胀期禁用热疗。

4、功能锻炼

在康复师指导下分阶段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上肢骨折可进行握力球训练、肩关节钟摆运动;下肢骨折需从踝泵运动逐步过渡到负重行走,使用助行器辅助训练6-8周,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5、手术治疗

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配合持续被动运动装置(CPM)进行早期康复。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48小时即可开始床边坐立训练。

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时应立即就诊。功能锻炼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加大训练强度影响愈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