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是中医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干枯等。该病多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调,导致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所致。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若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或母乳不足、辅食添加不当,易使乳食停滞中焦,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则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津液生成不足,无法濡养全身,出现发育迟缓、腹部胀大、大便不调等症状。此外,积滞日久可能化热伤阴,引发手足心热、烦躁哭闹等症,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肝、肾等脏腑功能。
日常需注意科学喂养,遵循定时定量原则,避免强迫进食或过度喂养。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物。若发现孩子体重增长缓慢、精神萎靡,应及时到中医儿科就诊,通过健脾消积的中药调理,配合捏脊、推四横纹等外治法改善症状。切忌自行使用消食药物,需由医师根据患儿体质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