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小板低的原因危害及治疗措施是什么?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小板低可能是由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分布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常见危害包括出血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治疗。

1、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发热等症状,需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促进血小板生成,必要时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2、破坏过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血小板过度破坏。特征性表现包括四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可通过血小板抗体检测确诊。通常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严重出血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

3、分布异常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在脾脏过度滞留。患者常伴有脾脏肿大、门脉高压等症状,可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治疗基础疾病是关键,如脾切除术可有效改善血小板减少,术后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预防感染。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若出现呕血、头痛呕吐等严重出血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所有治疗均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