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通常可以分为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以及其他稀有血型系统三大类;其中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结合这两种系统可形成八种主要血型。此外,还存在MNSSU、Kell等30余种国际认可的血型分类系统,但临床常用的是ABO和Rh血型。
1、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不同,分为A抗原的A型、B抗原的B型、同时存在A和B抗原的AB型,以及无A和B抗原的O型。该血型系统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泰纳于1901年发现,是输血配型的基础。我国汉族人群中O型约占41%、A型28%、B型24%、AB型7%。
2、Rh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是否携带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Rh阴性血型在我国占比约0.3%-0.5%,因其稀有性被称为“熊猫血”。Rh血型不合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孕妇需特别进行产前血型筛查。
3、其他血型系统
包括MNSSU、Kell、Lewis等30余种血型系统,这些系统的抗原性较弱,通常在特殊情况下(如多次输血或新生儿溶血病调查)才需检测。例如Kidd血型系统的Jk抗原不合可能引起迟发性溶血反应。
建议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进行ABO和Rh血型交叉配型试验。稀有血型人群可提前在血库进行自体储血备案。定期参加无偿献血不仅能帮助他人,也有助于掌握自身血型信息,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时复查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