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症状通常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腹痛、体重下降以及脱水等。具体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1、排便次数增多
慢性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通常超过3次,部分患者可能达到十余次。排便频率增加与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长期频繁排便可能引发肛周皮肤刺激症状。
2、粪便性状改变
粪便多呈稀水样、糊状或含有未消化食物,严重时可出现黏液便或脂肪泻。部分感染性腹泻可能出现脓血便,乳糜泻患者粪便常呈现油脂样漂浮物。
3、腹痛
约60%-70%患者伴随腹部隐痛或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常在排便前加剧,排便后暂时缓解,可能与肠管痉挛、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有关。
4、体重下降
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渐进性体重减轻,严重者半年内体重下降可达原体重的10%以上。常伴随乏力、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
5、脱水
持续性水样便易引发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减低、眼窝凹陷、尿量减少。老年患者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婴幼儿可观察到前囟凹陷等体征。
若腹泻症状持续超过4周或伴有发热、血便等情况,建议及时进行粪便常规、肠镜检查。确诊病因后需针对感染、炎症性肠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等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水分摄入和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