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病变,多因胚胎时期蛛网膜发育异常导致脑脊液局部积聚形成囊性结构。该病常见于中颅窝、桥小脑角等区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异常。
1、定义与病因
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内层分裂形成的封闭囊腔,内含脑脊液样液体。胚胎期蛛网膜分裂异常、创伤或炎症因素可能影响脑脊液循环,导致囊肿形成。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2、症状表现
约70%患者终身无症状。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引发与部位相关的症状,如颞叶囊肿可引起头痛、耳鸣,后颅窝囊肿可能导致共济失调。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头颅增大、发育迟缓等表现。
3、诊断方法
颅脑CT可显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MRI能清晰显示囊肿与周围脑组织关系。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表皮样囊肿,脑池造影可观察囊肿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4、治疗手段
无症状者建议定期影像学随访。出现占位效应者可考虑神经内镜造瘘术或囊肿-腹腔分流术。癫痫患者需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控制发作。
日常应注意避免头部剧烈碰撞,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视力改变或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至神经外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