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赭石在中医中有何作用?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赭石在中医中属于矿物类药材,一般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镇静安神以及收敛固涩等功效和作用。其性寒味苦,归肝、心经,临床常用于调理肝阳上亢、气逆不降等证候。

1、平肝潜阳

赭石质重沉降,能抑制亢盛的肝阳。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等症状,常与龙骨、牡蛎等配伍使用,如镇肝熄风汤中的运用,可有效缓解血压升高伴随的头部胀痛。

2、重镇降逆

该药材具有镇降胃气的特性,对胃气上逆导致的呕吐、呃逆有显著效果。在旋覆代赭汤中,与旋覆花、生姜等配伍,可改善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尤其适用于神经性呕吐或妊娠恶阻。

3、凉血止血

其寒凉属性可清泄血分热邪。对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出血证,常配伍生地黄、侧柏叶等凉血药物,通过抑制血液外溢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胃溃疡出血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4、镇静安神

赭石的重镇之性可安定神志。与磁石、朱砂等配伍时,能改善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等神经系统症状,现代研究显示其含铁成分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5、收敛固涩

煅制后的赭石收敛作用增强,可用于便血、崩漏等慢性失血情况。与赤石脂、禹余粮配伍时,能促进消化道或生殖道黏膜修复,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或月经过多。

使用赭石需注意其质地重坠,长期服用可能影响消化功能,脾胃虚弱者应慎用。入药前需经炮制处理以降低毒性,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中枢抑制剂同用。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期间应监测凝血功能,出现便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停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