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腹外疝分为哪几种?

王远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区域或孔隙向外突出的疾病,通常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以及白线疝等类型。

1、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类型,约占所有腹外疝的75%。根据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可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疝囊从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直疝则好发于老年人,疝囊直接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膨出,通常不进入阴囊。

2、股疝

股疝是腹腔内脏器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的疝,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由于股管周围韧带结构致密,股疝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患者常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的半球形包块,咳嗽时局部冲击感不明显。

3、切口疝

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区域,常见于切口感染、营养不良或术后腹压增高的患者。疝内容物可从原手术切口的任意部位膨出,随着时间推移疝囊可能逐渐增大,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缺损大小。

4、脐疝

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脐环突出的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婴幼儿脐疝多因脐环闭合不全导致,常在2岁前自愈;成人脐疝常见于肥胖、妊娠或腹水患者,表现为脐部柔软膨出物,咳嗽时包块增大,需警惕嵌顿风险。

5、白线疝

白线疝发生于腹壁正中白线(腹直肌鞘融合处)的缺损区域,多见于20-50岁男性。疝囊通常较小,表现为上腹部中线处可复性包块,用力屏气时明显,部分患者伴有上腹牵拉感或隐痛。

若发现腹部异常膨出或包块,建议及时至普外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避免长期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和康复训练,降低复发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