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敏感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由牙釉质磨损、牙龈退缩、龋齿等病理因素导致。若频繁出现敏感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牙釉质磨损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保护层,若因长期刷牙力度过大、磨牙或频繁摄入酸性食物导致釉质磨损,牙本质小管暴露后,外界冷热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牙髓神经,引发短暂尖锐的疼痛。日常可使用脱敏牙膏缓解症状,严重者需通过填充或嵌体修复缺损。
2、牙龈退缩
牙龈萎缩会使牙根部的牙骨质暴露,该区域缺乏牙釉质保护,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如横向用力刷牙)是常见诱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学习巴氏刷牙法,必要时行牙龈移植术覆盖裸露牙根。
3、龋齿
牙齿发生龋坏时,细菌侵蚀牙体组织形成龋洞,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结构。当龋损接近牙髓时,冷热刺激或食物嵌塞可引发明显酸痛。需及时清除腐质并使用复合树脂等材料充填,若已累及牙髓则需根管治疗。
日常需避免过冷过热或高糖饮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若调整刷牙习惯后敏感未改善,或伴随牙龈出血、牙齿疼痛,应尽早就诊口腔科,通过探诊、X线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牙隐裂、牙髓炎等深层病变,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