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针在医疗中主要用于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方便用药、减轻患者痛苦以及便于急救用药。作为静脉输液工具,其作用涉及降低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和感染风险,同时提升治疗效率。
1、减少穿刺次数
滞留针可将软管留置在血管内,避免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尤其适用于需长期输液或每日多次给药的患者,如术后恢复、慢性病患者,能显著降低血管损伤和患者不适。
2、保护血管
传统钢针反复穿刺易导致静脉炎、血管硬化等问题,而滞留针的柔韧材质可减少机械性刺激,维持血管完整性,尤其对儿童、老年等血管脆弱的群体更具保护作用。
3、方便用药
通过留置的输液通道,医护人员可随时进行药物输注、抽血化验或紧急补液,特别适用于化疗间歇给药、抗生素定时输注等需分次给药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操作效率。
4、减轻患者痛苦
单次穿刺后可持续使用3-7天,避免每日扎针的恐惧和疼痛,对于肿瘤化疗、儿科等对疼痛敏感的患者,能有效改善治疗体验。
5、便于急救用药
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快速建立的静脉通路可保障急救药物、血液制品的及时输注,为心肺复苏、休克抢救等争取关键时间,同时减少抢救过程中的穿刺干扰。
使用滞留针期间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导管移位,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出现局部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拔除留置针并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