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患者遵医嘱使用铁粉补充剂通常可以改善贫血,但其他类型的贫血可能无法通过补铁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铁剂、饮食调整、注射铁剂、输血治疗以及原发病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选择。
1、口服铁剂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溶液等铁剂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建议饭后服用,避免与浓茶、牛奶同服。
2、饮食调整
日常可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但食补仅适合轻度缺铁或预防贫血,中重度患者仍需药物干预。
3、注射铁剂
适用于口服铁剂不耐受、吸收障碍或急需补铁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蔗糖铁注射液、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等。需在医疗机构经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自行注射。
4、输血治疗
急性失血或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红细胞输注,快速纠正缺氧状态。但输血存在感染、过敏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原发病治疗
慢性失血、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疾病导致的贫血需针对病因治疗。例如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内镜下止血,肿瘤患者需手术或放化疗。
确诊贫血后应完善血清铁、铁蛋白等检查明确类型,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期间避免擅自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