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疗通过电流刺激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促进内啡肽释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以及缓解肌肉痉挛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操作。
1、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低频脉冲电流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周围神经,通过干扰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的路径,降低痛觉感知。这种物理性干扰类似于“掩盖”疼痛信号,使患者主观上感到疼痛减轻。
2、促进内啡肽释放
电刺激能激活人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促使脑垂体释放内啡肽等天然止痛物质。这些物质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类似吗啡的镇痛效果,但无药物依赖性。
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电流刺激可引起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流速度,促进炎性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清除。血供增加还能为受损组织提供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和疼痛缓解。
4、减轻炎症反应
低频电流能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产生。对于骨关节炎、肌腱炎等炎症性疼痛,可通过降低局部炎症反应达到止痛效果。
5、缓解肌肉痉挛
电刺激能打断痉挛肌肉的异常放电模式,通过神经肌肉的反复收缩-放松循环,逐步恢复肌肉正常张力。对于腰肌劳损、落枕等肌肉源性疼痛效果显著。
使用前需由医生评估适应症,避免在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孕妇腹部等禁忌区域使用。治疗时应注意调节合适强度,以轻微震颤感为宜,每次治疗不超过30分钟。若出现皮肤刺激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