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常包括术前评估、血管穿刺、导管插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步骤。该手术需由专业心血管介入团队在导管室完成操作,具体流程如下:
1、术前评估
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血管病变情况,明确手术指征。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术中血栓风险。
2、血管穿刺
局部麻醉后,医生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插入鞘管建立通道。桡动脉路径因恢复快、并发症少,已成为首选方式。穿刺成功后注入肝素抗凝,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导管。
3、导管插入与造影
在X线引导下,将导丝经鞘管送入主动脉,沿导丝推送导管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血管形态,明确狭窄部位、程度及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4、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
通过导丝将球囊导管送至血管狭窄处,加压扩张球囊以撑开堵塞部位。多数患者需同步植入金属或药物涂层支架,维持血管通畅。部分钙化病变需先行旋磨术预处理。
5、术后处理
拔出鞘管后加压包扎穿刺点,患者需卧床制动6-12小时。术后继续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至少12个月,并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心脏功能。
术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及心率变化。建议患者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若出现胸痛复发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长期随访中需根据医嘱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