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绝对遗传。如果父亲患有高血压,女儿患病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但具体是否发病还受后天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存在家族聚集性,可能与基因多态性或突变有关。若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30%-50%。但遗传基因通常需要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发病,并非单一遗传决定。
2、后天影响因素
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数据显示,钠盐摄入量每增加1克/天,收缩压可上升2-3mmHg。建议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保持每周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
3、其他风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自然升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保护作用减弱,患病风险增加。肥胖者每减重1公斤,收缩压可降低约1mmHg。同时需关注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3倍。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每年至少2次),保持BMI小于24kg/m²,膳食中增加钾、钙、镁的摄入。若多次测量血压≥130/85mmHg,或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健康管理,即使存在遗传风险,多数人也能有效预防或控制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