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急性发作时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以及抗凝药物等,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室率、转复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1、胺碘酮
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来恢复窦性心律。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风险。该药需在心电监护下静脉给药,常见剂型为注射液。
2、普罗帕酮
通过阻滞钠离子通道抑制异位起搏点,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起效时间约30分钟至1小时,存在导致室内传导阻滞的潜在风险,需注意用药后监测心电图变化。
3、β受体阻滞剂
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室率,适用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引发的快速心室率房颤。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出现严重心动过缓。
4、地高辛
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控制静息状态下的心室率,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需注意该药治疗窗较窄,过量易引发恶心、视觉异常等中毒症状。
5、抗凝药物
包括华法林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和利伐沙班片等,用于预防房颤导致的心房内血栓形成。需根据患者出血风险评分个体化选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华法林)或肾功能(新型口服抗凝药)。
房颤属于临床急症,患者突发心悸、胸闷时应立即静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家属需记录症状持续时间,测量血压和脉搏,避免擅自给予口服药物。建议所有房颤急性发作患者尽早就医,在急诊科进行专业评估后,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进行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