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充填治疗、嵌体修复、根管治疗以及拔牙等,需根据龋坏程度选择合适方案。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牙齿进一步损伤。
1、药物治疗
适用于龋齿早期,即牙釉质表面出现浅龋但未形成明显龋洞的情况。常用氟化钠凝胶、氟化亚锡溶液等氟化物药物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抗酸蚀能力。硝酸银溶液涂抹龋损部位可抑制细菌生长,延缓龋坏进展。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定期复诊评估效果。
2、充填治疗
针对已形成龋洞的中龋或深龋,需清除腐败坏死牙体组织后,采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材料填充修复。复合树脂颜色与天然牙接近,适用于前牙修复;玻璃离子水门汀可释放氟离子,常用于后牙或儿童龋齿治疗。充填后需避免咬硬物,防止材料脱落。
3、嵌体修复
适用于龋坏范围较大但牙髓未受感染的患牙。嵌体需定制金属或全瓷修复体嵌入窝洞,相比普通充填具有更高强度和密合度,能更好恢复牙齿形态和咀嚼功能。治疗需分次完成,首次备牙取模,二次试戴粘接。
4、根管治疗
当龋坏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需清除感染牙髓并进行根管消毒。使用根管锉扩大根管后,封入氢氧化钙等药物控制感染,最后用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后需制作全冠修复保护脆性牙体,避免牙齿折裂。
5、拔牙
若龋齿严重破坏至无法保留(如残根残冠),或合并根尖周病变无法治愈时,需手术拔除患牙。拔牙后3个月可考虑种植牙、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修复,恢复咀嚼功能及美观。
建议发现龋齿后尽早就诊,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减少高糖饮食摄入,掌握巴氏刷牙法。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充填体或修复体状态,及时处理继发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