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是腺病毒科的一种双链DNA病毒,无包膜,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消化道、眼部等多系统感染。该病毒具有较强环境抵抗力,在物体表面可存活较长时间,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
1、病原学特征
腺病毒由252个壳粒组成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包含双链线性DNA。其外层无脂质包膜,对脂溶剂如乙醚有较强抵抗力,但56℃加热30分钟可灭活。目前已发现超过100种血清型,不同型别引发的疾病类型存在差异。
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病毒颗粒;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眼、口鼻亦可感染。部分型别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儿童肠道感染。医疗机构中还存在医源性传播风险,如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
3、临床表现
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肠道感染引起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眼部感染导致流行性角结膜炎,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免疫缺陷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如出血性膀胱炎、肝炎或脑炎。
日常预防需注意手卫生,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感染者应居家休息,咳嗽时遮掩口鼻。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血便或严重眼部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相应专科就诊,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患者需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