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通常位于手背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该穴位在中医中一般具有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耳鸣及上肢不适。
1、清热利湿
腕骨穴归属于小肠经,中医认为小肠主液,刺激此穴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有助于缓解因湿热引起的黄疸、小便短赤等症状。部分研究提出,该穴可能通过调节相关神经反射改善消化功能。
2、舒筋活络
作为手太阳经的原穴,腕骨穴能疏通上肢经络气血。针对长期劳损或外伤导致的腕关节僵硬、肘臂酸痛,针灸此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现代常用于治疗腕管综合征等病症。
3、缓解疼痛
该穴位对循行区域的痛症有显著改善作用。临床发现刺激腕骨穴可减轻落枕引起的项背部疼痛,对神经性头痛和手指麻木也有辅助治疗效果,可能与调节局部神经传导有关。
使用腕骨穴进行治疗时需注意,针灸操作应由专业医师实施,避免自行深刺损伤血管神经。日常保健可通过拇指按压穴位3-5分钟,配合腕部伸展运动增强效果。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就诊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