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偏高通常指血液中肌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或存在其他生理、病理因素。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急慢性肾炎、尿路梗阻、高血压肾病等,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或服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抗生素)可能导致肌酐短暂升高。这种情况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休息后指标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2、急慢性肾炎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肌酐排泄减少会引起数值升高。患者可能伴有水肿、尿量减少、泡沫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缬沙坦胶囊等,需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3、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时,可能引发肌酐蓄积。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腰腹部绞痛、血尿等。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配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4、高血压肾病
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会造成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夜尿增多等表现。治疗需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同时使用金水宝胶囊等保肾药物,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发现肌酐升高应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注意避免自行服用肾毒性药物。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伴有明显水肿者需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优质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