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存在易感因素时,支原体可能侵入并引发相应疾病。
1、呼吸道传播
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支原体进入呼吸道后,黏附于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导致细胞损伤并引发咳嗽、发热等症状。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尤其在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常见。
2、泌尿生殖道传播
生殖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这类病原体可附着在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破坏局部黏膜屏障,引发尿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女性感染后可能出现白带异常、尿痛等症状,男性则可能产生尿道分泌物和排尿不适。
3、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支原体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可能引发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新生儿结膜炎、肺炎等并发症,需通过羊水检测或新生儿病原学检查确诊。
若出现持续咳嗽、泌尿系统不适或孕期异常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不安全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