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后的恢复方法通常包括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处以及药物治疗等,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休息
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急性期需保持患处制动,减少肌肉收缩和牵拉,通常建议休息2-3天,严重者需延长至1周以上。
2、冷敷
在拉伤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反应。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对损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既能限制肿胀扩散,又能提供支撑保护。包扎时需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夜间休息时可解除。
4、抬高患处
将受伤肢体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如腿部拉伤可平卧时用枕头垫高小腿,有助于减轻组织液渗出和瘀血积聚。
5、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者可配合迈之灵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肌肉痉挛者可短期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
恢复期间应避免过早进行拉伸或负重活动,若72小时后仍有明显肿胀、皮下瘀斑或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肌肉撕裂。日常可通过热敷、低频电刺激等物理疗法促进修复,恢复期功能锻炼需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