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与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
1、禁食与胃肠减压
发病初期需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胃肠减压可减少胃酸刺激胰液分泌,缓解腹胀症状,通常持续3-5天直至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
2、药物治疗
常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抗生素如头孢哌酮预防感染,疼痛剧烈时使用布洛芬等镇痛药。同时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肠黏膜。
3、内镜治疗
对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首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该微创治疗能快速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建议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效果最佳。
4、手术治疗
合并胆囊结石者病情稳定后需行胆囊切除术,通常选择腹腔镜手术。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时,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留置引流管。
5、并发症处理
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可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支持,肾功能不全则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转入重症监护室。
该病治疗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轻型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重症患者需多学科协作。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血淀粉酶、CT影像变化及器官功能指标,恢复期应低脂饮食并定期复查胆道系统,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