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主要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影响子宫内膜以及调节输卵管功能等方式达到避孕效果。正确使用时避孕率较高,但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1、抑制排卵
含有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减少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从而阻止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当卵泡无法正常发育时,卵巢便不会释放成熟卵子,从根本上阻断受孕可能。
2、改变宫颈黏液
药物中的孕激素成分可使宫颈黏液变得黏稠且量减少,形成类似网状结构的物理屏障。这种改变后的黏液会阻碍精子穿透宫颈进入宫腔,显著降低精子与卵子相遇的概率。
3、影响子宫内膜
持续的药物作用会使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不全,导致内膜变薄且血管分布减少。这种不利于胚胎着床的内膜环境,即使发生受精卵形成,也难以在子宫内成功着床发育。
4、调节输卵管功能
药物成分可能影响输卵管肌层的正常节律性收缩和纤毛活动,改变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运输速度。当受精卵过早或过晚进入宫腔时,其发育阶段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匹配,难以继续妊娠发展。
服用该药物需每天固定时间服用,漏服可能导致避孕失败。对于存在血栓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患者应禁用,哺乳期妇女建议选择其他避孕方式。用药期间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严重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