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凹陷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外伤、下颌骨发育不良、肌肉萎缩、肿瘤或感染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因素或自然衰老导致面部脂肪流失、皮肤松弛,可能表现为下巴轻微凹陷,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若影响外观,可通过填充玻尿酸或自体脂肪进行改善。
2、外伤
车祸、撞击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下颌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凹陷。需通过X线或CT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轻者可通过颌间牵引固定治疗,严重骨折可能需钛板内固定术。
3、下颌骨发育不良
先天性下颌骨发育短小或后天发育期营养不良,可能形成“小下巴”外观。对于影响咬合功能者,可通过颏成形术或正颌手术进行矫正,常用截骨前移术式。
4、肌肉萎缩
面神经损伤、长期佩戴义齿压迫等因素可能引起颏肌萎缩,导致下巴软组织塌陷。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腺苷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电刺激疗法恢复肌肉功能。
5、肿瘤或感染
下颌骨囊肿、骨髓炎或恶性肿瘤可能破坏骨质形成凹陷,常伴随红肿、疼痛、牙齿松动等症状。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感染性疾病可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肿瘤则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
若下巴凹陷突然加重或伴随疼痛、麻木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口腔颌面外科,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需避免外伤撞击,均衡营养摄入,佩戴义齿者需定期调整避免压迫颏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