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发的体位眩晕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日常调理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改善。具体需根据颈椎病类型及眩晕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方案。
1、药物治疗
若存在神经根水肿或局部炎症,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对于肌肉痉挛导致的眩晕,可选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肉松弛剂。部分患者还可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椎动脉供血。
2、物理治疗
颈椎牵引能扩大椎间隙减轻压迫,建议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可促进血液循环。专业医师进行的关节松动术可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但急性期需慎用。
3、日常调理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突然转头,使用高度8-12cm的颈椎枕维持生理曲度。建议每天进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如缓慢左右侧屈各保持5秒,重复10-15次。游泳特别是蛙泳有助于增强颈背肌肉力量。
4、手术治疗
当CT显示椎间盘突出超过6mm或存在严重骨赘压迫时,可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椎板成形术适用于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成功率约85-92%,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出现体位性眩晕时应立即扶靠固定物防止跌倒,记录眩晕发作时的头部位置及持续时间。建议尽早就医进行颈椎动态位X线、椎动脉彩超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椎体失稳或血管受压。治疗期间需配合医生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如Brandt-Daroff练习法,逐步提高平衡功能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