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外伤、应力性损伤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足部骨骼损伤。跖骨位于足中部,连接趾骨与跗骨,承担行走和承重功能,其骨折可能影响正常活动。
1、外伤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例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暴力,或扭伤、重物砸伤等低能量外力均可导致骨折。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严重时足部畸形或无法站立。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胶囊等药物缓解。
2、应力性损伤
多见于运动员、舞蹈者等长期重复足部受力的人群。骨骼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出现微小骨裂,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足背疼痛,休息后缓解。早期可通过足部支具固定、减少负重,配合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艾瑞昔布片等抗炎镇痛药物处理。
3、病理性因素
骨质疏松、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会显著降低骨骼强度。此类患者可能在轻微外力(如正常行走)时发生骨折,且可能伴随原发病症状如全身骨痛、病理性发热等。治疗需手术稳定骨折端,同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碳酸钙D3片等药物进行干预。
出现足部外伤后建议及时就诊骨科,通过X线、CT等检查明确骨折程度。需特别注意排除病理性骨折可能,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避免过早负重。日常生活中注意选择缓冲性好的鞋具,骨质疏松患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