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可能引发出血、感染、肾周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其他器官损伤等危害,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1、出血
肾穿刺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或血尿。轻微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缓解,严重时可能出现大量血尿甚至休克,需紧急输血或手术治疗。
2、感染
操作过程中若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或穿刺部位红肿。一旦发生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病情,避免感染扩散。
3、肾周血肿
穿刺针可能损伤肾脏周围血管,导致血液在肾周积聚形成血肿。小血肿通常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可能压迫肾脏引起腰部胀痛,严重时需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
4、动静脉瘘
极少数情况下,穿刺可能造成肾内动脉与静脉异常连通,形成动静脉瘘。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或血尿,需通过血管介入治疗或手术修复瘘管。
5、其他器官损伤
若穿刺定位不准确,可能误伤周围器官如肝脏、肠道等,导致相应器官出血或功能障碍,需立即进行外科处理。
进行肾穿刺前应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等检查,术后需严格卧床24小时并监测生命体征。若出现持续血尿、剧烈腰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