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也可能与乳腺炎症、肿瘤性疾病以及乳房外伤等因素有关。若长期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患者由于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导致乳头下方组织纤维化或导管短缩,从而形成乳头内陷。这种情况多为双侧对称性凹陷,一般不会伴随其他症状。若不影响哺乳或美观,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局部清洁以避免感染。
2、乳腺炎症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疾病可能因炎症刺激导致乳头内陷。患者常伴随乳房红肿、疼痛、溢液等症状。治疗时需控制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配合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3、肿瘤性疾病
乳腺癌或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因肿瘤牵拉周围组织引发乳头内陷。此类疾病可能伴随乳头血性溢液、乳房肿块或皮肤橘皮样改变。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曲妥珠单抗等。
4、乳房外伤
乳房受到挤压、撞击或不当手术操作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粘连,进而引起乳头内陷。此类情况通常有明确外伤史,可能合并淤血或瘢痕形成。轻度损伤可通过按摩改善,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组织。
若乳头内陷在青春期后新发或逐渐加重,尤其伴随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时,应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检查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日常应避免穿戴过紧内衣,定期自查乳房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