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质疏松症是什么?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通常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脊柱变形等表现,严重时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代谢失衡密切相关。正常骨骼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维持骨密度,当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时,骨量就会逐渐流失。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骤降加速骨流失)和70岁以上老年人(年龄相关的成骨功能衰退),继发性骨质疏松则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等疾病相关。典型症状包括脊柱压缩性骨折引起的驼背畸形,以及髋部骨折导致的行走功能障碍,这些骨折可能引发肺炎、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阶段(骨量减低)即可开始干预。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mg钙摄入,配合800-1000IU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建议每周进行3-5次负重锻炼如快走、太极等。已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特立帕肽等抗骨吸收药物,避免擅自服用大剂量钙剂以免增加肾结石风险。冬季需特别注意防滑防摔,建议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