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补液治疗、对因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需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选择。患者若出现持续呕吐、脱水或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肠道刺激。可通过腹部热敷缓解痉挛性腹痛,同时注意观察体温、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若存在明确不洁饮食史,需暂时禁食4-6小时让肠道充分休息。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腹泻严重者可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腹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
3、补液治疗
轻中度脱水建议口服补液盐III,每袋冲调250ml温水,分次饮用。重度脱水或频繁呕吐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每日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
4、对因治疗
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支持为主,无需抗病毒治疗。寄生虫感染需使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等驱虫药物。因非甾体抗炎药诱发者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5、饮食调理
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推荐米汤、藕粉、蒸苹果等低渣食物。恢复期可进食煮软的面条、粥类,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每日建议分5-6餐少量进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婴幼儿群体。避免自行服用洛哌丁胺等强效止泻药,以防加重肠道毒素吸收。所有抗菌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疗程,通常细菌性肠炎抗生素治疗周期为3-5天。症状消失后仍需保持1-2周清淡饮食,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