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双肾结晶是怎么回事?

王忠军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双肾结晶的形成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食因素等原因有关。当尿液中某些成分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时,容易析出结晶沉积于肾脏,需及时明确诱因并干预。

1、代谢异常

钙、尿酸、草酸等物质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结晶形成。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引起高钙尿症,痛风患者尿酸排泄增加,均会促进结晶析出。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需通过血液生化、尿液分析等检查评估代谢状态。

2、尿路感染

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产生的脲酶可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导致磷酸盐类结晶沉积。感染还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确诊需结合尿常规培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3、饮食因素

长期高盐、高动物蛋白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过量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可能升高尿草酸浓度。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减少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摄入,适量补充柑橘类水果帮助碱化尿液。

若超声检查发现双肾结晶,建议完善24小时尿代谢分析明确结晶成分,根据类型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晶变化,避免发展为肾结石。出现持续腰痛或排尿异常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