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脂肪性肝病是什么?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脂肪性肝病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现象,通常与代谢异常、饮食不当、酗酒等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不超过5%,当超过这一比例时即可诊断为脂肪性肝病。该病可能由肥胖、长期饮酒、糖尿病、药物损伤等多种原因引发,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肝脏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和代谢失衡密切相关。例如,长期高脂饮食或肥胖会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内过度沉积,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进而形成脂肪变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则与乙醇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有关,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部分妊娠期女性出现的急性脂肪性肝病属于特殊病理类型,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轻度脂肪性肝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严重时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甚至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

日常需注意控制体重,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酗酒。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水平。若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或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通过超声、肝功能检测等手段评估病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护肝药物干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