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性脑梗死是发生在脑部动脉供血交界区域的缺血性病变,主要由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这类梗死通常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之间的边缘带,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分水岭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全身循环血量下降或脑血管狭窄密切相关。当患者存在低血压、严重脱水、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脑部远端血管的灌注压降低,容易在血管分支的末梢区域形成缺血灶。此外,颈动脉或颅内大动脉严重狭窄超过70%时,即使血压正常也可能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梗死。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前者位于大脑表面不同动脉的供血交界区,后者则位于深部穿支动脉的供血边缘带。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或言语障碍,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对于疑似分水岭性脑梗死的患者,建议立即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面需根据病因选择扩容升压、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稳定斑块(如阿托伐他汀)等措施,严重血管狭窄者可能需要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日常应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体位变化导致血压波动,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