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深静脉血栓有哪些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变色、皮温升高以及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压力治疗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1、下肢肿胀

由于血栓阻塞静脉血液回流,患侧下肢可出现持续性肿胀,尤其在站立或活动后加重。肿胀多从小腿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可能伴随紧绷感。

2、疼痛

血栓刺激血管壁或局部炎症反应可引起钝痛或压痛,常集中在腓肠肌或大腿内侧,按压时可能加重。

3、皮肤发红或变色

患肢皮肤可能呈现紫红色或青紫色,与静脉淤血和缺氧有关,严重时可能出现局部色素沉着。

4、皮温升高

由于炎症反应和血液循环障碍,患处皮肤温度较健侧升高,触摸时可感知明显温差。

5、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肿胀导致关节屈伸困难,行走或负重时症状加剧,长期可能引发肌肉萎缩。

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分层实施:

1、抗凝治疗

作为首选方案,常用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血栓进展,降低肺栓塞风险,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

2、溶栓治疗

针对急性期血栓,通过注射阿替普酶等药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无出血倾向者。

3、手术治疗

对于广泛性血栓或抗凝禁忌患者,可采用导管取栓术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防止血栓脱落导致栓塞。

4、压力治疗

穿戴医用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建议白天持续使用,压力梯度以20-30mmHg为宜。

5、日常护理

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戒烟并控制血脂,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若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或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擅自停用抗凝剂导致血栓复发。日常注意观察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栓消退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