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属于靶向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来干扰肿瘤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该药物能够特异性作用于恶性细胞中的蛋白酶体,导致异常蛋白在细胞内蓄积,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蛋白酶体是细胞内负责分解蛋白质的重要结构,硼替佐米作为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主要针对26S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活性位点。这种抑制作用在骨髓瘤细胞中尤为明显,因为这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速率远高于正常细胞。通过阻断蛋白质降解途径,药物可导致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最终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硼替佐米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DNA复制发挥作用,对正常分裂细胞也会造成损伤。而硼替佐米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血小板减少,这些副作用与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存在机制差异。
使用硼替佐米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神经功能。该药物通常采用皮下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治疗周期根据疾病分期和患者耐受性调整。对于存在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评估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