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病理性因素有关,需结合检查明确诊断。常见原因包括炎症性结节、结核或真菌感染、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等。
1、炎症性结节
肺部炎症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性结节,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后遗留的纤维灶。这类结节通常无明显症状,直径多在5mm以下,定期复查胸部CT即可。
2、感染性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形成结核球,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常伴随低热、盗汗。真菌感染如隐球菌病可形成孤立性结节,需使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或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3、良性肿瘤
肺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占位约占肺结节的20%。CT可见爆米花样钙化或脂肪密度影,确诊后可通过胸腔镜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4、恶性肿瘤
原发性肺癌或转移癌通常表现为分叶状结节,伴有毛刺征或胸膜牵拉征。需进行PET-CT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或顺铂化疗等。
发现肺部结节后建议及时到呼吸科就诊,完善高分辨率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8mm以上的结节或具有恶性征象者需每3个月复查,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避免吸烟及接触石棉等致癌物,有助于降低疾病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