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赤茯苓和白茯苓有何区别?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赤茯苓和白茯苓均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但两者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性状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白茯苓长于健脾利湿、宁心安神,赤茯苓则偏重清热利湿,多用于湿热证。

1、性味归经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药性平和,适用于多种体质人群。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膀胱经,其药性较白茯苓稍偏寒凉,更适宜湿热体质者。

2、功效主治

白茯苓以健脾渗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便溏、水肿,以及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赤茯苓侧重于清利湿热,主治湿热下注导致的小便短赤、淋证、尿道涩痛,对湿热黄疸、带下黄稠也有辅助调理作用。

3、性状特征

白茯苓为茯苓菌核内部白色部分,呈方块状或片状,质地坚实,断面细腻呈颗粒状。赤茯苓为菌核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多呈块状或片状,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断面略显粗糙,带有浅红色纹理。

二者均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自行替换。湿热证患者若误用白茯苓可能减弱清热效果,脾虚湿盛者错用赤茯苓或加重体寒症状。日常使用时应结合体质和具体证型,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