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憩室是肠道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通常发生在结肠部位,尤其是乙状结肠。这种结构改变可能由肠壁薄弱、长期压力增高等因素导致,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可能出现腹痛、发炎等情况。
1、结构特点
肠憩室是肠道黏膜或黏膜下层穿过肌层形成的袋状突起,直径通常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常见于结肠肠系膜血管穿入肠壁处,此处肠壁相对薄弱,容易在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向外膨出。肠憩室可单发或多发,多发时称为憩室病。
2、形成原因
肠壁结构薄弱是先天因素,而长期便秘、低纤维饮食导致的肠蠕动异常是后天诱因。肠腔内压力增高时,肠内容物对薄弱部位产生推力,促使憩室形成。年龄增长、肥胖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常见症状
约80%的肠憩室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左下腹隐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若发生憩室炎,可能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排便带血或脓液,严重时可并发肠穿孔或腹腔脓肿。
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高纤维饮食,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长期便秘。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结肠镜或CT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