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肛门疼痛、腹泻、血便、里急后重以及黏液便等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检查。
1、肛门疼痛
直肠黏膜受炎症刺激时,可能导致肛门区域出现灼热感或刺痛,尤其在排便过程中疼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肛周皮肤红肿。
2、腹泻
炎症反应会影响直肠的正常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严重时可能达到每日十余次。
3、血便
直肠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形成时,粪便表面可能附着鲜红色血液,若出血位置较高,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需警惕肠道出血风险。
4、里急后重
直肠神经末梢受炎症刺激后,患者常感觉肛门坠胀、有便意却无法排净,这种症状在排便后可能短暂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5、黏液便
肠道黏膜为抵御炎症会分泌大量黏液,这些黏液随粪便排出时呈透明或白色胶冻状,严重时可能出现黏液与脓液混合的情况。
日常需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若出现体重下降、发热或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早到消化内科进行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