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正确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肝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病毒学检测以及血液学检查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是常见检查方式的详细说明:
1、肝功能检测
通过血液样本分析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代谢和解毒能力。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可能反映胆汁排泄障碍,白蛋白水平可辅助判断肝脏合成功能。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形态、胆管结构,发现脂肪肝、肝硬化或占位性病变。CT和MRI能提供三维图像,精确识别肿瘤、血管异常或肝内结石。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3、肝组织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诊断,是判断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适用于不明原因肝损伤、疑似肝癌或疗效评估困难病例。
4、病毒学检测
针对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检测,可明确病毒性肝炎类型。丙肝RNA定量、乙肝病毒DNA载量测定有助于判断病毒复制活跃度。
5、血液学检查
包括凝血功能、血氨浓度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凝血时间延长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氨升高提示肝性脑病风险,AFP异常升高需警惕原发性肝癌。
出现乏力、黄疸、腹水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肝病科。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8-12小时,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确诊后需定期复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切忌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真实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