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药物,但可能引发感染风险增加、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以及血液系统异常等副作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并定期监测身体反应。
1、感染风险增加
生物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活性发挥作用,可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患者易发生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严重时可能出现结核病复发或深部真菌感染,需在用药前筛查结核等潜伏感染。
2、注射部位反应
约30%患者皮下注射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硬结或瘙痒,通常持续2-3天自行缓解。这与药物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有关,冷敷处理可减轻症状,需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3、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皮疹、面部水肿或呼吸困难,多在首次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可能引起血清病样反应,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
4、肝功能异常
约5%-10%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通常为轻度可逆性损伤。极少数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表现为黄疸、乏力,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保肝治疗。
5、血液系统异常
个别病例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骨髓抑制现象,与药物影响造血微环境有关。严重时可增加出血风险或继发严重感染,需每月复查血常规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使用生物制剂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建议治疗前完善肝炎、结核筛查,治疗中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若出现持续发热、皮肤黄染或异常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患者切勿因担心副作用自行中断治疗,需与风湿免疫科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