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生理性影响、代谢异常、免疫抑制、骨骼系统影响以及停药反应等。具体副作用因个体差异、用药种类和剂量不同而有所区别,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生理性影响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脂肪重新分布,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即面部和躯干部脂肪堆积。同时可能抑制皮肤胶原蛋白合成,导致皮肤变薄、出现紫纹,部分患者会出现毛发增多或痤疮等问题。
2、代谢异常
激素可能干扰糖代谢过程,引发药物性糖尿病,表现为血糖升高、口渴多尿等症状。脂代谢紊乱可导致高脂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水钠潴留作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和水肿,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3、免疫抑制
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反应,但同时也削弱机体抗感染能力,可能诱发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长期使用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结核复燃风险,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升高。
4、骨骼系统影响
激素干扰钙磷代谢和成骨细胞功能,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椎体和股骨头部位。儿童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出现生长迟滞现象。
5、停药反应
突然减量或停药可能引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低血压等。长期用药后骤停可能出现反跳现象,导致原有疾病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关节僵硬等戒断症状。
使用激素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用药期间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保持适度运动。若出现视力模糊、持续头痛、呼吸困难或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突然停药,减量过程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