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阳性通常提示存在异常电活动,可能与心脏疾病或生理性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判断。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1、心肌缺血
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时,常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胸痛、气促等症状,特别是活动后症状加重,需通过冠脉造影或心脏负荷试验确诊。
2、心律失常
出现房颤、室性早搏等阳性表现时,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有关。快速型房颤可能导致心悸、头晕,而频发室早可能引发胸闷,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准确评估24小时心律变化。
3、心肌梗死
ST段弓背抬高是急性心梗的特征性改变,通常伴有剧烈胸痛、恶心等症状。此类患者需立即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和冠脉介入治疗,发病6小时内实施再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可能导致U波增高,高钙血症可能缩短QT间期。这类改变常见于肾功能异常或内分泌疾病患者,纠正电解质失衡后心电图多可恢复正常。
发现心电图阳性时,建议及时复查并完善心脏彩超、血液生化等检查。有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评估。检查结果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解读,避免自行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