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哪些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放射性因素以及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等。这些因素可能因不同工作环境而有所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识别和防控。

1、化学因素

主要涉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如铅、汞、苯等化学毒物,以及粉尘、烟尘、气体等。电焊工人可能接触锰烟,喷漆作业者易吸入有机溶剂蒸气,长期暴露可能引发中毒或尘肺病。

2、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异常气压、高温、低温、激光等。纺织车间持续的高分贝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建筑工人使用振动工具易患手臂振动综合征,冶炼工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引发热射病。

3、生物因素

多见于医疗卫生、畜牧业等领域,如接触布鲁氏菌、炭疽杆菌、艾滋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医护人员针刺伤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屠宰工人接触患病动物存在生物感染风险。

4、放射性因素

包括X射线、γ射线、中子辐射等电离辐射,以及紫外线、红外线等非电离辐射。核电站工作人员需防护γ射线,电焊作业产生的强紫外线可能造成电光性眼炎。

5、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主要源于强迫体位、重复性动作或机械压迫。流水线作业者易患腕管综合征,驾驶员长期保持坐姿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搬运工过度负重会导致腰肌劳损。

建议用人单位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为劳动者配备合格防护装备。从业人员应参加职业健康培训,按要求使用防毒面具、耳塞等防护用品,发现身体异常及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